Q1. 为何选择《山海经》作为系列新作的主题?
《山海经》是一部很神秘的古籍,单看文字的描述,已令人感到很好奇。作为中国古代一部集神话、地理、民俗于一体的经典着作,其内容不仅包含了丰富的神话传说,也描绘了远古时期人们对自然界的想像与认知。书中所述的「山」与「海」不仅是地理概念,更是先民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想像的象徵。这种对大自然的神秘与艺术的表达,为风景画创作提供了无尽的灵感源泉,而且可以天马行空地幻想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山海世界」。
以《山海经》为主题创作风景画,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更是对自然与宇宙的深刻思考。透过丹青笔墨,艺术家可以将书中的神话生物、奇异景观重新建构,赋予它们新的生命与意义。这种创作过程不仅是对古代文化的再现,更是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探索与表达。艺术家在描绘这些奇幻景象时,其实是在与古代先民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透过画笔穿越古今,游历宇宙,思考人生的意义与未来的方向。
此外,《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与精神力量。这些故事透过山水画的形式再现,不仅能激发观者的想像力,也能引发对生命、自然与宇宙的深刻思考。因此,以《山海经》为题材创作风景画,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是一种对自然与人生的艺术化表达与哲学思考。
Q2. 作为当代艺术家,传统对您来说意味着什麽?如何在作品中让水墨画符合当代语境?
我很热爱阅读文学和诗词,一直以来都以传统文化概念注入山水画,逐渐形成了个人风格和艺术语言。借《山海经》为题来表现山水画,是几年前的忽发奇想,还没开始落墨创作,已写了过万文字和画了多张草图来为自己设定以天马行空的创作方向。
后来古魏博物馆新成立前,邀请了我为开馆第一位合作的本地艺术家。由于他们没有任何创作限制,我就想借这次,以一个全新的想像去诠释古人对「山」与「海」创造的宇宙观。
「而现代人普遍对《山海经》的形象是暗黑、神秘、诡异甚至恐怖,我的作品相反以青山绿水、淡泊小隐、科幻奇想来给观众一个新视野,每件作品都隐藏了一些神兽,牠们代表着大自然有其存在的权利、价值与生活空间,顺便带出一点儿环保讯息。」

以《山海经》来借题发挥并不是一个新题材,很多人都做过,各有特色。这次我并不是想提出一个很深奥的文学议题去为大家作出具研究价值的水墨创作,亦不需要太严肃去批判画作带来什麽文化意义,只想观众看到活泼的画面和色彩而感到喜悦。
当你阅读古籍中记载的华夏文化的传说与神话,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羿射九日」、「鲧禹治水」、「女丑祈雨」、「巴蛇吞象」等,都值得我们重新审视故事内里所带来的思想传承。
看过《山海经》都知道,这是一部涵盖地理河流、植物草药、禽鱼鸟兽等的经籍,也有我们熟悉的远古历史人物如神农氏、伏羲氏、女娲、蚩尤等。而我的作品每件旁边都有中英文字作基本解说,部分摘录原文,然后由观众自行去延伸想法和感悟。
Q3. 能简述作品中所用到的水墨技法吗?
「在水墨画技法方面,我今次用了一种以「点线面」为皴法的黑白加白青色山水,又借宋元年间的古画来二创一系列以勾线为主的工笔山水,也将泼彩技法挥出科幻未来的感观。」
三者形成了远古、近古、现代的时空交错,以上都是纯粹为满足个人对水墨绘画的热爱和艺术探索,希望观众看到我的设计观念和视觉美学,并产生共鸣。
